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沪上总有一些风气很特别。比如菜市摊头,买家卖家达成交易,卖家还得奉上香葱一小把、香菜几根作为搭头。买家坦然受之,好像不如此,反吃亏似的。

若买家采办太少,不过两根黄瓜或一捧青菜,摊主也会主动忽略。买家张口索要,卖家心虽多有不愿,但一般也不言拒。

初到上海,菜市里此番斤斤两两让笔者深感好奇,不明白谈妥菜价,为何还多出这些零头碎角?询问常光顾的摊主,这位北方女人摇头不知,只道菜市一开张,就有了这个规矩,她来此营生一年多,也是照章按规矩办。

这个规矩于谁有利呢?于卖家言,家家都送,显不出什么差异化的竞争优势。对顾客言,肯定不能白得,物虽小但卖家必已折入成本。天下哪有买的比卖的精?

就搭秤而论,一般是中国熟人社会的习俗,是熟人之间的一点人情。在上海如何演绎成菜市俗规,笔者无从考证。或因上海人精明,人人都不吃亏,既然搭菜,也要人人有份?或“花钱即亏”,需找补回一点以获安慰?卖家给点小便宜,冲冲买家钱包瘪了的一时心头不快?这都是猜测。

不过,上世纪30年代一段文字记载,倒显示这一习俗久已有之。这是美国女子项美丽初到上海时的一段记录,她当年为美国《纽约客》的专栏作家,来沪后还曾与上海滩名门之后邵洵美有过一段轰动的婚外情。

项美丽记载与俄罗斯女伴的一次购菜经历。那女伴一口地道的上海话,领她挤过喧嚣的人群,径直到一胖子的摊位,边挑菜边和那称为朋友的胖子寒暄问家常,然后两人开始讨价还价。胖子出价让俄罗斯女子吓了一跳,这女子的还价又让那胖子倒吸口凉气,两人终于谈妥价格,最后那女子还拿起一萝卜说,“这个做搭头。”胖子只好笑着摇手让步。

这段文字可见,搭菜贪小便宜非上海人独爱,旧时上海滩的一些外国人亦如此,而今时沪上的一些外国人也一样。笔者居家附近菜市,时常见到韩国人、日本人,中国话还不太会讲,但“葱、葱”几个关键字嘴里是利落的,对上海人的俗规,她们也很愿意、欣然接受。

而洋鬼子却总把中国人视为贪婪奸猾一族,仿佛坑蒙拐骗都是中国人的行径。其实,若论起贪婪本性,洋人不见得比中国人差。对利益,他们更加锱铢必究,样样算得如小葱拌豆腐一般清楚明白。或正因如此,其国法律不得不严明,各方利益不得不调停匀当。如若不然,天下大乱。上海人的精明,不定就成就于殖民时代,受训于十里洋场。

上海科技馆地铁站有一地下商场,据说很受外国人待见,在这里不仅可畅快淋漓地享受讨价还价的乐趣,还可买到以假乱真的便宜假货,这是在其本国难有的体验。

笔者曾偶遇一群洋人在此买包,标价400500元的皮包,金发碧眼的小姐一出口就还到90元,比中国人还“心狠手辣”,让笔者在旁闻听都不觉一惊。几个鬼佬也剖瓜切菜般地还价,口里不时“NONO。”手指飞快地在计算器上打价。最后交易成功,这群人满脸兴奋,得胜还朝般地高兴而去。

 一次邮局见闻更让笔者见识了洋人的寸土不让。一位西洋女郎邮寄普通衣物,用透明胶封纸箱,一圈一圈,严严密密,纸箱不大,足用了邮局两大卷胶带。邮政小姐示意,密封够严实,邮包都难打开了。那洋妞不听,仍固执不歇手,直待胶带用尽再图索要。邮局小姐告之没有,只见女郎威严挺立,嘴里一字一句蹦出中文:“有!我知道你有!”

较洋人的强悍,中国人骨子里多少有些温柔敦厚老实。自古受训仁义礼智信,温良恭谦让,讲大义而略小利,重人情讲面子。久而久之,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,则安于忍让与接受,鲁钝地不知维权。一旦礼乐崩,这种忍让就变成了对奸者的纵容,如今危机四伏的食品安全或就是一例。

近日笔者去菜市采购,发现江南地方蔬菜--茨菰有了几分绿色,似未成熟,不像之前白莹莹,便以为不美而不敢购买。卖家坦言告曰:“这几天管得紧,没敢放药,不放药就发绿头。”还示以一小袋药佐证。

笔者将信将疑买回烧吃,果然有菜根香,与年少吃时味道无太大差异,感叹如今要吃到安全食品也不是不可能,有人来管便一切皆有可能。于是笔者开始猜想,若中国人个个都像洋人,不是温良善主,那一大堆法律条文或许就不会成空,一大群执法者也不会在执法时而“天下无人”了吧?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毕爱芳

毕爱芳

12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