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他曾祖父邵友濂,晚清重臣;外曾祖吴锦堂,旅日华侨首富;祖母,大买办盛宣怀的四女;外公蒋尊簋,与蔡锷、蒋百里号为“南方三杰”;大伯父邵洵美有上海文化界“海上才子”美誉;他的父母投靠日伪,掌控苏、浙、皖、沪税收大权,后又投向共产党;解放后的他,沦为反革命,苏北农场改造23年……

1901年,其曾祖邵友濂离世前留下遗嘱:三四十年内,中国将是各国军队混战的战场,乡村城市都不安全,惟有避难美国最安全。但其后人遵祖训者寥寥,包括留学英国、有钱有学识、后被定罪历史反革命的邵洵美……

(注:下面文字为第一次见邵立所记,对其家族满门人物,不同时代下的不同人生际遇、命运故事,后将陆续详解)

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﹋

见到邵立,在上海复兴中路一幢老宅里。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新式里弄,三层小楼里的三代人生,与动荡不宁的中国同命运。政治更迭、社会变迁,一次次暴风骤雨,让小楼的主人如汪洋中的浮萍,漂泊度日。

现如今,楼里人物多已阴阳暌隔,就像庭外梧桐落叶,被寒风吹得了无踪迹,仅残存一棵独枝,沐甚雨、栉疾风,与这幢楼一道任岁月沧桑。邵立便在这里留下60余年的悲欢记忆。

造访邵宅,适逢风雨。清水外墙的小楼,雨后自有一种清新和幽静。松木楼梯依然结实,只是中间磨出的白色踏痕,似在讲述久远的历史。盘旋至三楼客厅,正墙挂“百荣居”堂名,两侧为邵立父、母照片。

“百荣居”借自“百荣堂”之名。“百荣堂”乃邵立外祖父蒋尊簋府邸的匾额。“百”取自蒋尊簋之字百器,“荣”取自邵立母亲蒋冬荣之名。

蒋尊簋,清末民初一位重要的军事人物,同盟会、光复会成员,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浙江都督兼民政长。袁世凯复辟帝制,其配合蔡锷“护国运动”,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和军需总监、滇、黔、赣联军第一路司令等职。

1882年,蒋尊簋生于浙江诸暨。其父蒋智由与黄遵宪、夏曾佑被梁启超并为“近代诗界三杰”。“落落何人报大仇,沉沉往事泪长流。凄凉读尽支那史,几个男儿非马牛!”蒋智由一首《有感》诗,表达他对外夷侵略、清庭无力的忧愤之情。

邵立说,外公蒋尊簋受蒋智由“志欲救天下,起国家之衰敝”思想影响,父子同渡日本求救国救民之道,冀希强武振兴孱弱民族。蒋尊簋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,与本省海宁人蒋百里同龄同届同校,两人时有“浙江二蒋”之称,加蔡锷号“南方三杰”。

蒋尊簋妻吴氏,乃旅日华侨富商吴锦堂之女。吴锦堂亦浙江人,赴日经商成为侨界首富,是惟一跻身日本财阀的华商。吴乐善好施,富有声望,日本一村落至今名“锦堂村”,水库亦名“吴锦堂池”。他出资支持孙中山反清,孙吴两人关系亲密,孙亲笔赠其“热心公益”匾额。

邵立之母蒋冬荣,便出生于这样的家庭,为吴氏惟一孩子。蒋尊簋后在京、粤又与两女子生有几个庶出儿女。作为嫡出长女,蒋冬荣从小练就精明善断的头脑,遇事极具主见。

邵立客厅悬挂的她母亲照片,瘦削的蒋冬荣,侧身独坐梳妆台前,低头含颚,短发贴耳,梳得光亮,旗袍裹身,一身贵气,旁边是一大捧插瓶鲜花。

邵立说,这是他母亲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相片,她将所有值钱的珠宝首饰都披戴上了,火油钻、祖母绿手镯、翡翠耳环……都是民国上海滩名媛贵妇时髦的头面。这时期的蒋冬荣最为春风得意。

照片摄于上海余庆路80号---日伪政府苏、浙、皖税统局局长邵式军的花园别墅。邵式军,乃邵立的父亲。墙上照片里的邵式军,长相清秀,立领长袍,颇有民国旧文人气质。

邵立面庞不似其父那般瘦削,不过他的肤色白皙,让人难以想象这是经历过23年苦难、73岁人的脸。有人形容张爱玲后妈孙用蕃的脸,“是那种几代人过好日子积累下来的白皙。”用以描绘邵立,亦恰当不过。

若论其祖,的确好几代享福,前述母族人物已卓尔不群,父族家史更为煊赫,在中国历史中可书一笔。

邵灿,邵立曾曾祖,出自浙东望族、明清两朝誉满天下的余姚邵家。仅清代,余姚邵氏26人入榜进士。邵灿亦进士出身,咸丰间官至漕运总督。长子邵曰濂,官至太常寺正卿。次子早殇。三子邵友濂,即邵立曾祖父。

邵友濂,清廷重臣,官至一品,做过台湾巡抚、湖南巡抚。曾襄理曾国藩之子曾纪泽赴俄谈判,签《中俄伊犁条约》。甲午战争后,为全权大臣之一赴日和谈,是晚清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。

上海静安寺路大府第,为邵友濂江苏省苏松太道道台任上所修。邵家广有店铺、房产、田庄,银楼在上海滩数一数二,“斜桥邵家”时称上海第一家。

邵友濂两子分与李鸿章家族、中国第一个大买办盛宣怀家族豪门联姻。长子无嗣、早殁;二子邵恒娶盛宣怀第四女,生六子一女。邵恒长子邵洵美从小便过继大房。邵氏分家时,邵洵美与父邵恒各得一半财产。

不过,邵恒夫妇不懂经营,又喜赌爱烟,家道很快中落。1910年邵式军出生,排行老五的他自然没能享受到鼎食之家的豪门盛宴。他后遇蒋家大小姐,对蒋言听计从,甚得蒋冬荣的芳心。

邵立说,蒋家门第和社会人脉对沦为破落子弟的其父而言,极具诱惑,其父邵式军希冀借蒋家出头。而其母蒋冬荣就喜欢其父那样的世家子弟。

邵蒋结合,的确让邵式军迅速蹿出,成为上海滩风云一时的人物。然而,谁能料想,这对夫妇此后的命运却如此多舛,一生跌宕起伏、大起大落。

在邵氏夫妇人生轨迹上,一个特殊事件中的一位特殊人物起到关键作用。此人就是日本陆军大将松井石根,蒋冬荣父蒋尊簋留日同窗,日本侵华事件中的重要人物。松井石根到华后,知蒋尊簋病故,其婿邵式军赋闲在家。

邵士军曾做过福建税务局稽查官,这是蒋冬荣娘舅吴启鼎向孔祥熙推荐所得。吴启鼎为国民政府财政部税务署署长、上海四明银行董事长,手上有国民政府税务人员名单。蒋冬荣是吴启鼎最疼爱的外甥女,也了解这些机构和人员,据此为日本人建立一套税收体系自然极为便当。

于是,日本人邀邵式军出任日伪苏、浙、皖税统局局长,统管苏浙皖三省及沪宁两市税收征稽,权限越汪伪政府,直归日本人所辖,税收10%为邵氏夫妇所得。邵立说,邵式军曾是个爱国青年,就读复旦大学时是爱国运动的骨干分子。然而,重利诱惑、机缘凑巧之下,邵氏夫妇投奔了日本人。

苏、浙、皖税统局局长这个肥差,抗战前由邵式军七舅、盛宣怀七子掌管。现投靠日本人得此位非儿戏,后由蒋冬荣拍板做主接受任命,年仅28岁的邵式军一下掌控了号称“得江浙得天下”的中国最富地区的财税大权。

邵立说,蒋尊簋若在人世,肯定不让儿女如此作为。早在1926年,蒋冬荣外祖父吴锦堂病逝前,就对后人立有遗嘱,“万一中日交恶,尔等切勿干出为害祖国之事。”然而,一个祖父为大清尽忠效命、与日本人谈判抗争的人;一个外祖父早有预见、留下谆谆诫命的人,在上世纪风云变幻、兵争纷乱、人心不定的中国社会,开始了人生博弈。

蒋冬荣投靠日本人,另一重要缘故便是其父蒋尊簋与蒋介石有隙。蒋尊簋曾有意弑杀蒋介石,不果,后被蒋抓捕入狱,1931年获释不久便病故,寿不半百。在蒋冬荣眼里,凡不利蒋介石的事,她就愿意做。

投日后的邵氏夫妇一举跃为上海滩最有钱的新贵,余庆路80号邵式军花园洋房为这时期所建。邵家花园1941年完工,内有主楼、三幢洋房、裙楼,还有上千平方米的大花园,卫兵税警、大小账房、男佣女仆,前呼后拥不下百人。邵府烜赫一时,排场十足。

在邵立幼时记忆里,邵府主人白天睡觉,晚上灯火通明,麻将牌桌通宵达旦,鸦片烟随处可见,这里成为上海滩达官显贵、头面人物的交际场所。

1941年,邵氏夫妇开始投共,牵线人便是蒋家远亲义子、中共地下党员冯少白。为表诚意,夫妇俩不惜财力,为新四军采买药品物资。在当时各种势力潜伏、错综复杂的上海滩,邵家花园成为新四军的秘密采购站和地下联络站。

邵式军投共之举被蒋介石觉察,蒋派邵家旧友劝说,并遣蒋冬荣同父异母弟弟、军统特务蒋益门住进邵家窥探动静。抗战胜利前夕,蒋介石密下手谕抓捕邵式军,邵遭软禁。

后在蒋冬荣的软硬兼施下,邵式军被救出,并被蒋冬荣安排直赴解放区。1945年,由冯少白陪伴,邵式军乔装投奔了新四军,带去黄金数百条,现炒10多亿元,还有大批新式武器和枪支弹药。

国民党接管上海后,邵家财产被没收,包括余庆路80号邵氏花园。蒋冬荣只好举家栖身于复兴中路、邵立现居住的这栋楼里。这是蒋冬荣买给陈翠娥的住所。

陈为苏州一名妓,与蒋尊簋生有女蒋冬华、儿蒋益门。袁世凯称帝时,袁把蔡锷、蒋尊簋等软禁在京,以青楼女子相诱,蒋陈那时相好。蒋原配吴氏无儿,于是夺走陈氏子女。陈氏后嫁大总统徐世昌之弟徐世章为五姨太,徐死后,陈氏分得遣资到沪寻儿女。

邵立说,陈氏初为蒋冬荣不容,其妹蒋冬华电话里对陈氏叫了声妈,被蒋冬荣打了嘴巴。在众人劝说下,蒋冬荣接纳了陈氏并给她买了这栋楼。幸而有了这栋楼,蒋冬荣才有了最后的落脚处,也正是这栋楼,见证了邵家日后的种种不幸,在这里给邵立留下许多悲伤记忆。

投奔共产党,邵氏夫妇并没有好结局。新中国初期,受潘杨冤案牵连,邵式军隔离受审。蒋冬荣闻讯,气血攻心,肺结核旧疾复发,1952年死在二楼房间里,年仅43岁。这个强势女人,一生善用权谋,最后痛感错用心力,唐费了钱财,被“斩了葱头”。

此时的邵式军在山东省财税部门任一科长。投奔共产党后,他并没能找到稳固的靠山。1958年的一场运动对其前后账一起算,他被判七年,狱中一度精神失常,1964年死于劳改农场,终年55岁。

 

邵家败了,人亡家散,繁华落尽,昔日余庆路80号的热闹不再,萧索的复兴中路的小楼,残存的是年少的邵立姊弟,无所依的姨妈蒋冬华和她的母庆陈翠娥。

年轻的邵立,没能逃过政治劫难。因家庭之故,在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就读一年的邵立被勒令退学,后又戴上反革命帽子押送苏北农场改造。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,转瞬沉入黑暗的深渊。

被抓那天,他的姨妈独坐窗前整整一天,没说一句话。邵立是家中惟一的希望,如今被抓,他的姨妈彻底绝望了。邵立劳改的日子里,他姨妈母女靠积蓄,在各种运动的狂潮中依偎度日。1966年文革前夕,母女俩相继死在这栋小楼里,默默画上了人生句号。

邵立姨妈蒋冬华,人非常漂亮,弹得一手好钢琴,英文也好,小时候常陪蒋尊簋出席外国公使活动。邵立至今还记得,当年蒋冬华烫着卷发,开着一辆蓝色小轿车的模样。1949年,蒋尊簋原部下、蒋介石身边红人蒋鼎文,欲报恩蒋尊簋,想带蒋冬华去台湾,蒋冬华没有去。

邵立说,姨妈是一个坚贞的女子,她曾有一个未婚夫,是空军飞行员。家人极力反对,但她铁心要嫁,后未婚夫空难身亡。面对后来的众多追求者,蒋冬华没有动心,包括吴启鼎的儿子,天天送花的这个表哥。

国民党抄家时,其姊蒋冬荣将记录财产的笔记本和一大包最值钱的首饰交蒋冬华,让她赶紧带走。蒋冬华见姐姐被抓,觉得有难同当,偏要跟姐姐一同去,结果手提包里的笔记本落入国民党特务手中,财产悉被没收。

可惜,这样一个漂亮忠义的女子,红颜薄命,一生惨淡孤寂,终年不过50出头。

然而,邵门遭遇不幸的,还有邵立大伯父、上世纪20、30年代在上海文化界有“海上才子”之誉的邵洵美。邵洵美醉心出版事业,办刊出书、读书写作,散尽万金。因恨五弟邵式军投靠日本人,他拒与往来。

邵洵美为盛宣怀外孙,娶盛宣怀孙女,亲上加亲的豪门联姻,曾轰动上海滩。他为人慷慨,交游广阔,有文坛“孟尝君”之称,不过亦被鲁迅讥为“富家翁的女婿”、“有富岳家,有阔太太,用陪嫁钱,做文学资本。”

1949年,胡适劝邵洵美赴台并为其订有两张赴台机票,但邵洵美婉谢了。他静等上海解放,认为日后会有出路。然而,结局非他料想,他被定罪“历史反革命”入狱。

出狱后的邵洵美,穷困潦倒之极。“天堂有路随便走,地狱日夜不关门。小别居然非永诀,回家已是隔世人。”这是他当时寥落心情的记录。“一步踏入黄山巅,黄山吐雾我吐烟。我比黄山高七尺,黄山比我早成仙。”当年那个轻松乐观的邵洵美已不再。

邵立说,这个当年一掷千金的人物,临终前想吃一块蛋糕都无法如愿。1968年邵洵美凄然撒手人寰,死时连身新衣服都没有,终年62岁。

1979年刘少奇冤案平反,白区地下工作重得肯定,对邵式军的策反成果被特别认可。1988年,中央肯定邵式军“接受党的教育、弃暗投明、资助抗日,走上了革命道路”,邵式军获平反。

随父亲的平反,在苏北大丰农场劳改23年的邵立亦被释放。他说,突然一天他就自由了,再也没人监视他了。他回到了上海,回到了这栋小楼里。

现今小楼的三层,邵立的书房兼客厅里,挂满他的墨宝,花鸟鱼虫、书法条幅。书桌后的一扇小窗外,顺墙而上的植物叶子雨后更显生机。对往昔,邵立早能坦然回首,偶尔触及伤心处,他眼圈会红,眼中会泛起泪水。

邵立健谈,思路清晰,一开口便滔滔不绝。之前知道他,是在一些描写旧上海的书籍里。忽有机缘面对,那曾经的百年中国史、书里散发墨香的人物,一下拉入眼前,显得更加生动。

在他语言的梳理下,其家族史一页一页地翻过,刻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这些人物陆续出场,如同上演一出中国百年历史大戏。只是戏中人物不停变换,但兵伐不宁、动荡不安、纷乱不息,却始终贯穿这百年,成为一个不变的主旋律。

观这百年,实与中国千年历史如出一辙。而对中国历史的走向,梁启超早有总结。他在《李鸿章传》中写道:“抑中国数千年历史,流血之历史也……盖中国自开辟以来,无人民参与国政之例,民之为官吏所凌逼、憔悴虐政,无可告诉者,其所以抵抗之术,只有两途,小则罢市,大则作乱……”

其实,邵立曾祖父邵友濂1901年过世前,就留有遗嘱,大意是:三四十年内,必然要发生世界大战。中国将是各国军队分割混战的战场,全国任何地方都不安全,不能照以往小乱避城、大乱避乡的办法。要避难只有到美国最安全。

然而,邵友濂后人几乎没人遵听祖训,包括留学英国的、有钱有学识的邵立大伯父邵洵美……

 

后记:

那天与邵立一同去了余庆路80号,从邵立现居小楼徐步前行,约十多分钟路程,便到了邵家花园。这座被评为上海优秀建筑的花园洋房,现为上海精神文明办的办公场所。

或因情怯,邵立没有靠近大门,只远远眺望。他手指一栋高楼说,那里原先是大花园,种满香樟、广玉兰树木和花卉,小时候常在草坪上玩耍。当然,邵家花园已不可能再姓邵了。

邵立说,其实上海还有几栋洋房仍在其父名下,政府表示房子可归还,但必须自己解决现有住户的动迁问题。对此,邵立儿子很有志气,认为既然拿不回来,就靠自己赚回来。

其子赴日本留学,得亲戚盛宣怀家族一支后人关照,在盛家所开新亚饭店打工。学成后回国,现于上海开了一家公司做生意。邵立儿子的志向让人心存敬意,不过观中国历史,在这片土地上,不为红顶商人或难赚大钱,而戴了红顶则灾祸难料。

史学家蒋廷黻在《中国近代史》书中总结过:“中国旧日的资本家有几个不是做官起家?中国旧日的大商业哪一种没有官吏作后盾,仗官势发财?总而言之,在中国旧日的社会里,有心事业者集中于政界,专心利禄者也都挤在官场里……”

当然,蒋廷黻所指为旧社会,当今新社会或当别有不同。(此处特别注明)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毕爱芳

毕爱芳

12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文章